close

美國朋友B提起,他的某個表兄弟(他說cousin)要結婚了,他興奮地叫我猜他cousin幾歲。



常理判斷,會問這個問題,發問者必然認為答案是稀奇到讓人驚訝。所以,答案想必不是特別年輕,就是特別老;考量到美國人敬老尊賢的善心,拿老人家開玩笑的機率比較小。於是,我往年輕的方向猜了:20歲。



不禁聯想到,料理東西軍的來賓,極盡可能誇飾食物的美味,似乎沒吃到就該懊悔一輩子。



朋友B用誇張的表情說:30歲!

我回應一聲"哇嗚~"。



老實說,第一時間聽到答案公佈,有那麼一瞬間,我懷疑B說的是13歲,而不是30歲。我的台灣腦袋,無法理解30歲結婚有什麼好驚訝? 這樣的答案出乎我意料的平凡。



就像看到料理東西軍,今日菜單是蒜頭茄子加青椒;即使每個來賓都口沫橫飛,形容有多好吃又多好吃,外加雙眼還閃耀著感動的淚光;對蒜頭茄子青椒,根深蒂固的成見,我的唾腺再怎麼樣也無法為此分泌多一些唾液,也無法理解這道料理所蘊含的奧妙美味。



B大概看我沒什麼反應,又重複一次:他30歲!(東西軍主持人再次強調這是用特殊土壤栽培出來的超甜蒜頭!)

於是,我想了一個比"哇嗚~"長一點的字回應他。這次我說:Really? 加上高到有點假的誇張聲調(來賓不僅眼角泛著淚光,同時還帶著惋惜的眼神,同情無法吃到的電視機前觀眾。)



一來,給B留點面子,代表他的問題的確有助於我增廣見聞,畢竟美國人從小習慣被正面肯定,不同於我們老是潑朋友冷水,也習慣被朋友吐槽的相處方式。二來,我實在好奇,30歲結婚有什麼好驚訝。這句"Really?"說穿了是一個發語詞。



於是我問了,30歲結婚,對他來說,覺得太老還是太年輕? 這位老美,用理所當然的口氣說,當然是太老了。不忘再補上一句強調,他cousin已經30歲了。我又好奇了,接著問,幾歲結婚才算"正常"? 他想了一下說:30歲以前。又補充說明,他大部分的朋友都大學畢業之後就結婚了。



我說:那不就是22歲左右?!

B說:是呀,所以我爺爺很驚訝我為什麼還沒結婚。(註:B比我小兩歲)



霎時腦中突然浮現,班上超過一半的同學,左手無名指都已經戴了戒指,每當舉手發問或表決,都競相發出閃閃動人的光芒。



據說B的爺爺用了八股的"想當年"理論,對B說,他20歲就應該結婚了。我提醒不擅長邏輯的B,這已經是60多年前的標準了。話說結婚不是問卷調查,路上隨便抓個人就能完成的。再說米國地廣人稀,要在路上隨便抓個人,也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時間考驗,耐心等待。



說著說著,B提到我們共同的一個朋友J,33歲單身女性。B提議說,我們或許可以送e-harmony會員一年份給J當生日禮物。(註:e-harmony是美國頗具名氣的相親網站。)



依我對J的了解,這位外表洋派,但事實上觀念保守的甜姐兒,要她接受網路相親這玩意兒的機會渺茫。更不用說,待她收到這樣一份生日禮物時,臉上會浮現多少條斜線了。不過,一旁的B似乎爲自己想到這樣一個實惠大方的生日禮物而感到自得意滿,只差手邊沒電腦可以讓他馬上上網爲J申請一個帳號。



"保持禮貌,少過問他人私事",這一點美國(東岸)小孩從小就訓練有素,但朋友的婚姻大事似乎是他們感興趣的幾件"他人私事"之一,態度之積極,可是連我這習慣八卦跟灑狗血文化的亞洲囝仔都只能傻笑以對。



終於理解,為什麼J的外在和內在條件都不差,經濟無虞,卻積極的尋覓另一半。原來,從美國人的眼光,30歲以後未婚,就被歸類成滯銷品了。另一個朋友F聽完這故事,無情的說,那我們(我跟F同年)身上現在應該有個標籤,寫著Clearance或on sale了吧。Social pressure的影響力真是不可小看~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l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