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[2014/10/26]

1. 現在沒人逼我週六上班,我卻偏偏想週末加班。不料,到了學校才發現,我的門禁卡從實驗室被調查開始,一個多月過去之後,到現在還是上鎖的!
在門邊等了10分鐘還是沒有等到任何有緣人來刷卡,只好摸摸鼻子再走20分鐘爬山回家。就當做假日出來散步曬太陽...

2. 再度挑戰南瓜麵包。

南瓜泥還剩一大半,所以上網找了不一樣的食譜,這次揉了將近一個小時的麵糰(因為想追求更細膩的麵包口感!)。
之前去上CPR的課,按壓數十個循環好像也沒這麼累,轉念當成這是一舉兩得,順便練練手臂!揉完麵糰,發現還冒汗;馬上通知紅豆,下次吃麵包,換他負責揉麵糰!XD

可惜,人算不如天算。

一切就緒,發酵完成,準備預熱烤箱時,發現烤箱不熱,且有瓦斯味?!
上網一查,應該是瓦斯烤箱的火源滅了,但我膽小如鼠,不敢貿然自己點烤箱的火源,只好先關掉烤箱,通知房東來修。

但,就緒的麵糰怎麼辦呢?!?!?!?!

於是,他們進了電鍋,搖身變成南瓜饅頭了。XD

htc_collage0015  

放涼了之後,發現口感真的比較綿密(心理作用也好)!要吃好吃麵包,揉麵糰的步驟真的不能偷懶。

最後剩一點點的南瓜泥,今天晚上煮南瓜濃湯用掉了,短時間之內(至少感恩節之前),我家不會再出現南瓜相關食物了。XD

[2014/10/25]

1. 實驗室shut down進展

公衛這邊(暫時的)老闆幫我向護理學院院長申請,讓我回去實驗室搬我的電腦過來新辦公室,以便工作。

題外話,公衛這邊配給學生用的還是Windows XP,配上正方形的小螢幕,好懷舊!
除了「上網回信」「打開word修改投稿文章的句子」,以及「上網找文章,然後善用印表機」之外,因為電腦沒有EndNote,沒有SPSS,幾乎什麼正經事都不能做。
帶了自己的筆電去,變成連學校網路找文章很慢(電腦主機位置很角落,無法鈎出網路線,只能連很不穩的無線網路+VPN),也沒有辦法印東西。
換句話說,我過去兩個禮拜也是另類的雙螢幕工作台,一個筆電(EndNote,SPSS),一個桌機(上網,印東西用);只是兩個系統完全獨立。XD

跳回主題,昨天越南妹幫我一起搬運電腦和一些文件,我當然沒放過可以打聽消息的時機!

更新一:
老闆已經收到護理學院正式的辭退信
(pink slip),合約到月底為止,也就是下星期五。

護理學院目前還沒對我們其他人發出辭退信,所以有兩種可能:1)我們GG的時間還沒到,或,2)我們都安全過關,可以繼續工作或轉到其他實驗室工作。

若答案是選項2),那衍生的問題就是,既然我老闆已經確定離職,那我們目前手上的研究計畫,是會:1)完全停止,錢還給NIH(我們通通轉戰其他實驗室),或,2)換個PI來完成這些計劃(我們繼續留在實驗室)?

太多疑問了。

上個禮拜五被老闆叫去他家修一篇文章,曾經試圖向老闆打探消息,但老闆也很絕(大概我的企圖被識破了?!),回了我一句:我已經知道事情會是怎麼樣的走向,但在正式消息發佈以前,我不會跟任何人說。(呿~有沒有必要這麼神秘兮兮!)

更新二:
老闆對於因為成為「政治角力」下的犧牲品,非常不服,所以他說他要告學院,求償金美金一千萬

看來這齣戲不會因為老闆走人就落幕,戰線勢必會拉得很長。

越南妹說,討人厭的印度人前陣子去參加一個研討會,雖然是地區性的,但丹麥姐也去了,兩個大嘴巴到處散布消息,一傳十,十傳百的威力是很可怕的!

結果就是,老闆當天接電話接到手軟。

這些電話表面上是來安慰老闆,但明眼人都知道是來探口風的啊!老闆跟很多不相干的人解釋實驗室發生什麼事情,事後還為此動肝火,對這兩位離職的postdoc非常不滿(嘴長在人身上,也是沒辦法的事)。但,有些人就是分不清楚什麼情況該說,什麼不該說。除非.... 他們是故意的,那就另當別論。XD

越南妹轉述老闆的話,說照這個情況,老闆在學術界的生涯就劃下句點了。申請經費不可能過關,也不可能找得到研究教職(我老闆不喜歡教書,所以教學型大學他不考慮)。

所以,結論是,要求學院賠償一千萬美金算是很手下留情的價碼!

(不負責任推測:學校應該不傾向打官司,一來不管對錯,都有損學校名聲(我老闆已經沒什麼可以再失去了),二來知名大學擔心上報,事情鬧大,最後說不定是學校付和解金,息事寧人?!)


2. 麵包筆記

昨天試做了南瓜麵包,挑戰成功!

IMAG1034  

這次學聰明了,烤到快好了就把烤箱關掉,用餘溫繼續悶五分鐘左右,這樣就不會為了要烤透麵包中心,而造成表皮烤過久變硬。

另外,為了驗證上次筆記裡的疑問,分成九等份的麵團發酵之後,上方第一排(pecan),再次揉捏;第二排(八字形蔓越莓),整形但不揉捏;最下面一排(兩點+花狀蔓越莓),揉捏摺疊+甩打;接著一起完成進烤箱前的發酵。

目前只吃了其中一顆,無法比較差異,準備等我爸明天來訪,請他當小白鼠幫我一起嚐嚐看(我爸吃遍全世界,味蕾比我靈敏許多)。

因為南瓜泥本身帶有水分,所以打好的麵糰比抹茶麵包(乾燥抹茶粉調味)來得濕潤許多(比較黏手),烤好的麵包也偏濕潤(介於土司和比司吉之間的口感)。
不過要是南瓜泥加不夠,又沒有味道。麵包師傅的兩難呀!(這位太太好敢講 XD)

下次準備試試把南瓜泥調成內餡,或是嘗試其他不一樣的食譜來做做看。目前為止都是參考和微調這個網站的做法。


[2014/10/20]

1. 公衛所

上星期一正式轉到公衛學院上班之後,才深深體會到一件事情:文化大不同原來postdoc的生活有辦法這麼輕鬆!

公衛學院這邊,我暫時的座位跟其他研究生同處一間大辦公室,大辦公室裡面還有小辦公室數間,屬於在系上老師辦公室。工作環境比以前待實驗室的氣氛悠閒許多,我都戲稱現在是公務員「上班等下班」的典型生活。

IMAG0999  

星期一:早上飛機回到洛杉磯,下午和新老闆開會,之後馬上開始整理新老闆的資料。順便暗中研究這邊的辦公室生態。
(心得:當了很久的主婦,一開始工作起來真的會格外有幹勁!)

星期二:早上九點到,發現還沒人來上班,被鎖在門外等了半小時,後來隔壁房間的老師拿備份鑰匙來開門讓我進去。
(前一天大家提醒我不要太早到,原來在公衛學院這邊九點還算太早哩!)

星期三:有了前一天的經驗,我十點到,辦公室另一個老師也剛剛進門。下午四點不到,大家已經跑得差不多。

星期四:辦公室裡的每個人都交代了他們今天不會來,所以前一天下班前,我還去隔壁老師那邊確認明天有人可以幫我開門。

星期五:連隔壁的老師都沒來。幸好後來有個研究生正好來學校拿東西,順便幫我開門。

星期六:過了一年多,我終於有正常的星期六可以放假了!


2. 麵包筆記

1413648095068htc_collage0014

(左:金玉其外,失敗的第一次 / 右:其貌不揚,成功的第二次)

之前當主婦的一個月,發現一般家常料理難不倒我  ,饅頭點心也小有心得,只有麵包還是無法上手。這點讓我內心的主婦魂非常不甘心

回到洛杉磯之後,因為目前生活還算閒,我又熬夜做了兩次麵包。第一次失敗了,成品堪吃,但跟我理想中的有差距。
隔天馬上調整食譜,又熬夜做了一次,這次總算讓我挑戰成功,且很有心得!

筆記1:湯種和主麵糰的比例。

很多網路上的食譜都會強調,麵糰加入奶油之後,要搓揉到麵團可以拉出薄膜。這兩次都有揉出薄膜(出筋),第一次還比第二次有韌性(薄膜比較明顯,也能拉比較長)。

推測第一次失敗的原因是一開始水加太多,後來反而必須補麵粉,去調整麵糰濕度,導致主麵糰和湯種的比例「走針」,所以第一次做出來的麵包顯得乾硬。

第一次加水加得太心急,第二次的水量改成分次加入,最後麵團維持在「無粉狀顆粒且不黏手」的程度即可收手。高筋麵粉很會吸水,有時肉眼看到表面有一些粉狀顆粒,但多搓揉幾下之後,就吸水吸飽消失了。

筆記2:發酵次數和時間。

在開始第二次實驗之前,意外看到酵母粉包裝上寫著「發酵到兩倍大的時間約一小時」。大部分的食譜都只寫說「發酵到兩倍大」即可,所以我主觀認為達到"兩倍大"的時間,大概都只有30-40分鐘,猜測未發酵完全也是第一次失敗的原因之一。

其次就是發酵的次數,主麵糰發酵成兩倍大之後,還有兩次發酵,非別是1)等份分好麵糰後,和2)進烤箱前。失敗的那次因為實在太想睡了,所以忘了進烤箱前那次發酵,不確定這是不是影響最後成品的原因。

筆記3:發酵後揉捏的程度。

這其實是吃了第二次成品之後的心得,下次才有辦法試驗看看這個的假設對不對。(所以還會有第三次熬夜烤麵包文?!XD)

第二次的成品雖然很鬆軟,跟我理想中麵包的鬆軟綿密度非常吻合,但唯一的小缺點是麵包內部的氣泡大小不一(是的,我就是這麼龜毛)。

推測是因為進烤箱前那次發酵,我沒有將麵團先桿平再揉圓(因為不打算包餡),我只是直接把先前發酵好的,等份分好的麵糰修整搓揉成圓形就進行最後發酵,才導致靠近外圍的麵皮被「拉皮」的程度比靠近中心的麵糰多,所以外圍的麵皮烤出來之後氣孔比較小,也相對中心麵糰吃起來綿密順口。

靠近中心的麵糰看得出有幾個稍微比較大的氣孔,但口感差異不大,不仔細的話根本不會察覺有差異。

(沒想到這個可以寫這麼多,以前實驗筆記也沒寫得這麼詳細啊。)


3. 鍋具

很明顯內心深處的主婦魂還熊熊的燃燒著.....

想買一個新鍋子,之前看了ceramic-coated pan一陣子,這幾天又認真的爬文研究一下他的安全性。(廣告上都只說東西的優點,缺點要靠自己爬文做功課才會知道。)

這兩個網站算是我看個幾篇裡面寫得比較清楚的(很多網路文章寫得模稜兩可):
http://www.rebeccawood.com/health/toxic-cookware-and-cutlery/
http://www.allcookwarefind.com/Ceramic/What-is-the-Safest-%28Non-Toxic%29-Cookware.php

心得整理:

盲點:Teflon因為大家都很怕,所以顯得Ceramic"好像"比較安全?

Teflon不沾鍋會有毒是因為Perfluorooctanoic Acid (PFOA) 和 Polytetrafluorethylene (PTFE) 這兩種物質,PFOA是生產不沾鍋塗層的原料之一,PTFE是鍋具上的塗料。

所以商人很聰明,ceramic-coated pans的廣告就會註明說沒有這兩種化學物質,這樣就造成「ceramic-coated pans比較安全」的邏輯陷阱,且同時強調「ceramic不易與其他物質反應,烹調中不會產生有毒物質」

真相:只有100% ceramic的鍋具才是真的不易在高溫下與其他物質反應,或產生有毒物質。

現在市面上一般的ceramic-coated pans都只是把廉價金屬鍋具(鋁鍋為主)外層鍍上一層ceramic。一旦這層ceramic鍍膜耗損之後,內部的廉價金屬暴露,一樣有可能釋出有毒重金屬,一樣有健康上的疑慮,一定年限(網路上說一年左右)之後就得換新鍋。

所以只有100% ceramic鍋具才能剃除這個疑慮,但ceramic的特性是溫度變化時易碎(瓷盤之類的),所以用100% ceramic製成烹調用的鍋具很有限(市面上還是找得到)。

最接近陶瓷材質的應該算是火了好一陣子的「琺瑯鑄鐵鍋」。

上網google一下,發現「陶瓷」跟「琺瑯」都屬於矽酸鹽類;一般習慣把「陶或瓷胎表面的叫做“釉”,金屬表面的叫“琺瑯”」。其實還有種東西叫做「琺瑯瓷」,但那離題太遠了。

鐵鍋也算安全性高的鍋具,加上琺瑯又有導熱均勻的好處,又可以進烤箱,幾乎完勝其他鍋具,但缺點是重量很重,要是天天都用鐵鍋的話,對女生來說也是有點吃力。

延伸閱讀:美國EPA計劃在2015年把人體的PFOA暴露量減到最低(連比薩盒,爆米花袋子都有PFOA不沾塗料!)
http://www.cookware.org/safety_statement.php

[2014/10/10]

早上跟越南妹通了電話,最新進度是學院那邊又列洋洋灑灑一張紙的問題要我老闆回答,越南妹說那些指責其實幾分鐘之內就可以一一反駁。
很明顯這是政治迫害,關實驗室調查我們只是一個藉口,因為真正的原因是新任院長目前大刀闊斧的斬除舊任院長的人馬,包含我老闆在內。

依照這個情況,我老闆應該是走定了,越南妹也很危險,我們其他這些小蝦米應該是安全的。

又,越南妹輾轉得知,學院當初給我給薪假已經觸犯了博後工會的條款,所以博後工會現在也槓上了我們學院。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非常戲劇化。

[2014/10/9]

中午吃飯前接到越南妹來電,我短短一個月的主婦生活要準備落幕了,最快星期一回LA上工。
是的,是「上工」,不是「復工」。

目前99%確定,我那瘋狂實驗室即將關門大吉,以後沒有「The Lab」連載可以看,也沒有「The Boss」可以讓我抱怨了。
現在準備轉換跑道,公衛所的另一個合作PI會來領養我,當他的post-doc,繼續執行未完成的計畫。最快明天會接到電話通知,下星期一談細節兼上工。

好悵然,一個月過得好快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l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